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西藏山南在安徽推介文旅

西藏山南在安徽推介文旅

2025-11-15 11:23:14 [焦点] 来源:江苏天煌照明集团有限公司

  中新网合肥11月6日电 (付敏)以“藏源山南 皖美相遇”为主题的西藏2025年山南文化和旅游(安徽)路演推介活动6日在合肥举行。

11月6日,山南推介现场展示的安徽藏香。付敏 摄

  山南市,推介古称“雅砻”,文旅被誉为“藏民族之宗、西藏藏文化之源”。山南

  “我在山南等你,安徽共同探寻藏源的推介神秘……”活动现场,群舞《圣地礼韵》、文旅独唱《我在山南等你》等表演,西藏赢得观众阵阵掌声。山南

  现场还设有“雅砻烟火”“雅砻风物”展区和“雅砻匠心”互动区,安徽手工编织包、推介高原蜂蜜、文旅藏戏面具等特色物产琳琅满目,吸引众多合肥市民和游客驻足品尝、选购。在手艺人的指导下,游客学习制作藏香,练习藏文书法,在一搓一捻、一笔一画中,感受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  据山南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安徽与山南远隔千山万水,却因援藏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本次活动以文化为媒,以旅游为桥,不仅有效提升了“藏源山南”在安徽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,更为两地资源共享、客源互送、市场共赢奠定了基础。(完)

(责任编辑:百科)

推荐文章
  • 立冬时节话养生:为啥要喝羊肉汤?

    立冬时节话养生:为啥要喝羊肉汤?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(记者 上官云)“细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叶半青黄。”立冬,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它的到来,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、收藏状态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围绕这一节气,形成了诸多有趣的民俗。比如 ...[详细]
  • 创新岭南文化表达 舞剧《醒·狮》斩获文华剧目奖

    创新岭南文化表达 舞剧《醒·狮》斩获文华剧目奖 中新网广州11月5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消息,11月4日晚,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重庆举行,正式揭晓了第十八届文华奖获奖名单,广州原创舞剧《醒·狮》从全国参评的428部作品中 ...[详细]
  • 西安首次集中发现战国积石墓

    西安首次集中发现战国积石墓 中新社西安11月5日电 (记者 阿琳娜)陕西省考古研究院5日对外发布,考古人员在西安张家坡墓地发现25座战国积石墓,系西安首次集中发现战国积石墓,为研究战国时期周边族群与秦人的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实物证据 ...[详细]
  • 浙江丽水“吸影力”特写:一场席卷全球的影像风暴

    浙江丽水“吸影力”特写:一场席卷全球的影像风暴 中新网丽水11月5日电(邵燕飞 傅飞扬 廖王晶)快门声声,连接五洲四海;画面定格,浓缩时代脉搏。浙江丽水摄影节,正以强大的“吸影力”,再次成为世界摄影艺术版图上的焦点——第六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5 ...[详细]
  • 光影华章:浙江丽水擘画“城影共舞”蓝图

    光影华章:浙江丽水擘画“城影共舞”蓝图 中新网丽水11月6日电(邵燕飞 周健)于浙西南的灵山秀水间,一场光与城的共舞正迈向高潮。浙江丽水将自身打造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天然影棚,吸引世界目光;而摄影,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,勾勒出资源变现与价值重塑的 ...[详细]
  • 专访陈小霞:那个为半个华语乐坛插上翅膀的人,还在飞

    专访陈小霞:那个为半个华语乐坛插上翅膀的人,还在飞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(记者 王诗尧)7岁开始写歌,70岁还在创作……陈小霞的名字早已成为华语乐坛浓墨重彩的一笔,你可能不认得她的脸,但一定听过她的歌。她是上天的宠儿,从来没有跟任何人学过作曲,却为大 ...[详细]
  • 海外华人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吉隆坡开幕

    海外华人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吉隆坡开幕 中新网吉隆坡11月4日电 (何童杰)第十二届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国际研讨会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开幕。本次研讨会以“世界变局中的华人:全球网络与在地现实”为主题,来自中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美 ...[详细]
  • 中新网评:车企订单拧水分,刻不容缓

    中新网评:车企订单拧水分,刻不容缓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(记者 王庆凯)“如果按照大家公布的订单数,(全国汽车销量)都有1亿了。”一位新能源车企创始人的调侃,撕开了汽车行业荒诞的一幕——2025年前8个月,我国乘用车实际零售1469. ...[详细]
  • “超级月亮”刷屏 它是如何形成的?

    “超级月亮”刷屏 它是如何形成的?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上官云)近日,一轮“超级月亮”在天空惊艳亮相,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拍摄的月亮。如今在社交媒体上,关于“超级月亮”的讨论并不鲜见,“超级月亮”是如何形成的?与月亮有关的精 ...[详细]
  • AI时代,互联网要变得“会思考”

    AI时代,互联网要变得“会思考” 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(记者 宋宇晟) “互联网正从‘被动连接’向‘智能内生’演进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在第四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期间表示,未来的网络不只是“管道”,而要成为具有适应流量 ...[详细]
热点阅读